宝坻为什么叫宝坻——宝坻名字的来由
宝坻区在天津市北部。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析香河县东部置宝坻县,取“盐乃国之宝,如坻如京”之义得名。“坻”,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夏、商时(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省幽并冀”,转属冀州。秦(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分全境为四十六郡,此地属郡仍称渔阳。三国时期(220-265),此地乃曹魏之领地。隋代(581-618),此地属冀州诼郡。唐代(618-907)初期,“高祖改郡为州”。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县东部15000家始置宝坻县。清顺治元年(1644),宝坻县属顺天府。
1928年,宝坻为河北省下辖县。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宝坻县日伪政权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存。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恢复原县制。
从1973年8月起,宝坻县改属天津市。2001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
考古表明,宝坻古时曾为海域。约一万年前,这里逐渐退海成陆。进入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人类聚居。宝坻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畜牧业、农业、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在宝坻发展史上,盐业和漕运业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宝坻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盐产地。公元十世纪中期,后唐在此“置榷盐院,谓之新仓,以贮其盐。(《宝坻县志》)”辽代,新仓榷盐院已经署理渤海、镇城、海阳、丰州几个海盐产地的盐务。盐业的兴盛,带动了榷盐院所在地新仓镇的商业繁荣,“盐贸兴隆,商旅荟萃,货置丛繁,运艘鼓辑扬帆(《宝坻县志》)”。
宝坻自古地势低洼、河流众多,有“九河下梢”之称。与此同时,宝坻又是北方山海交界之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会之所,故历来战事颇多。在自然河流的基础之上开凿运河,服务于战争或经济活动,成为许多为政者的必然选择。三国时期,曹操曾下令疏浚窝头河等河道屯田运粮。五代时期,后唐亦曾“开槽运盐”。辽金时期,辽国萧太后下令开挖了多条运粮河,沟通了泃河、窝头河、绣针河等河道。至今,宝坻境内仍残存着多条古运河河道,民间称其为“萧太后运粮河”。
盐业、漕运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宝坻的繁荣发展。金大定十二年(1172),金国将新仓镇升格为县,“析香河东偏乡闾万五千家为县,以榷盐岁入国用,方之天下及至十一。谓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意,命之曰宝坻,列为上县,著于版籍(《宝坻县志》)”。当时宝坻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既是鱼米之乡,又是盐业重地,盐为国宝,此为“宝”字来历。新仓镇(即现在的宝坻老城区)地势高阔,再取《诗经》中“如坻如京”的“坻(水中高地)”字,遂成“宝坻”县名。因宝坻古城南有渠水(即今之窝头河),后代亦有“渠阳”之称谓;民间亦有“泉州”之称谓,考之古据,不足为信。
宝坻建县后即开始营建城郭,三百多年间一直为土城。明初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城墙的高度、厚度均接近9米,周长近3500米。城之四面,各设一门,分别为:海滨门(东门)、广川门(南门)、望都门(西门)、渠阳门(北门)。城墙外有护城河。二十世纪中期,随着城区不断扩展,古城墙及护城河已大多湮没。
宝坻的“坻”字,原只读“ chi”,水中高地之意。据传,清朝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 di”,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
太棒了,感谢楼主 太棒了,感谢楼主 曾经纯真 发表于 2014-10-25 12:44
太棒了,感谢楼主
不客气 阳光 发表于 2014-10-27 01:59
太棒了,感谢楼主
别齐克 哈哈!太好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