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警备司令 荣鸿胪先生简介
荣鸿胪(1885-1972年)山西浑源人, 字甲三。山西陆军小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36年1月24日授任陆军中将,晋绥军第6路军司令兼山西太原城防司令。1914年,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毕业,荣鸿胪、杨爱源、孙楚、周玳、傅汝钧、徐岱毓、孟兴富等人来山西,进入晋军任职。历任上尉副官、晋军营长。 阎锡山于1917年8月把山西陆军扩编为四个混成旅,每旅辖两个步兵团,荣任第九团团长。
1918年起阎锡山对山西陆军进行大规模的扩充,荣任第九旅旅长兼第十七团团长荣鸿胪。
1918年7月,阎锡山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斌业中学,培养军事人才,校长荣鸿胪。
1919年6月,干训队扩充为学兵团(团长荣鸿胪,上报陆军部番号为山西独立步兵第9团),
学兵团自1919创办至1930年冬季北方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毕业时止,前后经过十二年的历史,由校长荣鸿胪一手经办,培训出了一批约有六千余名为阎锡山(效命的工具)。
1929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0年,任太原警备司令、太原绥靖公署参议等。
荣鸿胪(1888-?)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别号甲三,山西浑源人。山西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第二中学毕业。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山西陆军服务。历任山西陆军武备学堂教官,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务长,山西督军(间锡山)公署军官讲习所督学。1918年10月任山西陆军学兵团(团长商震)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学兵干部训练队队长等职。1925年4月任晋绥军第二师(师长孔繁蔚)第三旅(旅长李维新)第六团团长,第九团(学兵团)团长等职。1926年春在学兵团基础上,主持创建山西军官学校(即北方军官学校前身),任校长至1930年10月停办,前后总计主持军校教育13年,为间锡山晋绥军事集团培养了6000名初级军官。1927年初任晋绥军第九旅旅长,兼任第十七团团长,率部驻防太原城郊地区,后率部参加对国民军的作战。战后返回军校,继续主持军事教育事宜。1928年10月兼任太原戒严司令部司令,后随部进驻河北,兼任保定警备司令部司令等职。1929年・10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30年5月间锡山率部参加中原大战时,奉命率保安部队守备山西省境,任太原卫戍司令部司令。战败后晋绥军为东北军整编。1930年12月免军事参议院参议职。1931年3月被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任命为山西省防警备司令部司令等职。1936年1月任陆军中将军衔,1936年7月被授予国民革命军督师十周年纪勋章,免除军职后在太原等地寓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著有《太原解放前山西历届军事学校概况》(与李志典合著),载于《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编算出版等。 在中国近代史中,阎锡山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民国建立后,阎锡山执掌山西大权长达38年,为全国所仅见,山西一度成为全国争相追捧的“模范省”。阎锡山能有如此作为,依靠的是晋军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晋军的壮大、扩充则在于“学兵团”为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中、下级军官。
“学兵团”后来改称为“山西军官学校”、“北方军官学校”,校长一直是山西浑源人荣鸿胪。荣鸿胪还曾任太原警备司令等多项要职,是阎锡山在抗战前倚为柱石的军政大员。
荣鸿胪小像
在此期间,荣鸿胪也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轶事。老家的老朋友@韩众城先生,倾力研究荣鸿胪,挖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轶事。大家一条条看过来吧!
开除董其武
民国7年(1918)秋季,阎锡山决定筹办“学兵团干部训练队”(简称干训队),为将来成立学兵团培植基本力量,商震被委任为团长,荣鸿胪(此前职务为第五团第二营营长)任团附主办其事。
“干训队”共录取学兵三百余人,编为三个队,每队辖四个分队,每个分队设3名队附,全团共36名队附,这些队附都是保定学校第五六期毕业归来的见习军官,如楚溪春、李生达、王靖国、李服膺、张荫悟等人,他们以后都成为晋军的高级将领。
民国8年(1919)6月,“干训队”分赴大同、临汾、潞安及太原四地招生,共招高小毕业生1200人,按一个团的编制,编成三个营十二个连。
“干训队”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后,最初的使命完成,遂正式更为“学兵团”,团部及第一、二营在东仓巷,第三营在坊山府。一直主办其事的荣鸿胪被擢升为学兵团团长。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荣鸿胪为了方便行事,保荐与自己交好的原保定军校同学程绍岩、张甲龄来协助办学。程绍岩被委为中校团附,张甲龄被委为少校团附,从此,他们三人共事达十余年,结为莫逆之交。
8月1日,学兵团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阎锡山亲临讲话,号召学员们“敦品励行”,在全省官兵中作出榜样,担负起“保境安民”的重大责任。学兵团的课程分为普通课和军事课,普通课有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等,军事课有步兵典范和野外操作为主,学兵的中士待遇为每月8元,下士每月7元,学兵一律每月6.3元。
学兵团的办学经费系挪用在陆军部备案的步兵第九团经费,故对外称“步兵第九团”;学兵团讲授中学课程,故报请教育部备案定名为“斌业中学”;对省内则称为“学兵团”。学兵团、步兵第九团、斌业中学这三个名称同时使用,是一个三而一、一而三,既文且武的混合组织。
董其武
学兵团有一个学兵叫董其武,民国13年(1924)3月在斌业学校当班长。
一天,学校安排学兵们栽树,董其武便带了10个同学到附近的体育馆,征得馆长同意后在那里挑水。督军府离这个地方很近,一位不讲理的督军府副官因挑水问题与学兵们发生争执,将一位挑水的同学打破了头,董其武闻讯后带领其他同学与那个副官论理,话不投机,将那个副官狠揍了一顿。
事后,督军府的人找到学校,要求校方严罚打人学生,校长荣鸿胪将董其武关了一个星期禁闭,并要召开全校大会再打100戒尺。
董其武抗辩道:“我不理,不接受。”荣鸿胪说:“你不接受,开除你!”
董其武从此脱离学校,自寻从军之路。后来,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学兵董其武,官至绥远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在解放前夕率部起义,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
民国15年(1926),荣鸿胪与阎锡山闹过脾气,并递出辞呈。
数日后,阎锡山委任荣鸿胪为“山西军官学校”校监,并对荣讲:“你那脾气还未改,和我闹了多大别扭,我对你还能有别的用意吗?现在我当校长,你当校监,你意下如何?”
荣鸿胪当时一身兼数任:第六路司令、太原卫戍司令、太原城防司令、第九旅旅长、第十七团团长等职,对校监一职并不在意。
几日后,阎锡山召见荣鸿胪称:“我事情很忙,军官学校校长一职,还是你来干吧。”便发布了荣鸿胪为“山西军官学校”校长的任命。从此,“学兵团——斌业学校——第十七团”这个“三位一体”的混合组织改称为“山西军官学校”了。
荣鸿胪被正式委任为校长后,便大刀阔斧地开始整编。
他保荐程绍岩为军官学校教育长;曹鉴清为步兵科科长;张甲龄为骑兵科科长;樊殿杰为炮兵科科长;周承锟为工兵科科长。“科”下面设“队”,初始编步兵科2个队,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各1个队,专授军事学术科,规定学员2年毕业,毕业后充任部队下级军官。
军校成立初始,设备简陋,不敷教练应用。那时,有一首“骑科没马,炮科没炮,工科又没架桥材料。”的顺口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民国16年(1927),阎锡山在北伐战争中与蒋介石结盟,将奉张势力逐出华北。战争结束后,“山西军官学校”改称为“北方军官学校”,荣鸿胪仍任校长。此外,荣鸿胪和程绍岩、张甲龄还被邀任为黄埔军校的教官,荣鸿胪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
民国19年(1930)4月,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共同“倒蒋”,“中原大战”爆发。5个月后,张作良率东北军入关调停,“倒蒋”联盟瞬间瓦解,阎锡山被迫下野,“北方军官学校”从此停办。
“学兵团”自1919年春季创办,至1930年冬季“北方军官学校”结束,前后经过12年办校历史,荣鸿胪均为校长。
在12年中,荣鸿胪一手培养出约六千余名兼具文化知识与军事知识的中、下级军官,有不少毕业生在日后升任为晋绥军的高级将领,如于镇河、刘召棠、马良等师、旅长,为晋军的发展、扩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所军事学校被誉之为“山西的黄埔军校”。
与杨爱源的明争暗斗
荣鸿胪对阎锡山尊崇有加,一向按阎的意愿行事,对阎本身并无成见,但与杨爱源、赵承绶等五台籍将领素有介蒂。阎锡山对杨爱源等五台同乡另眼相看,天长日久,阎锡山对荣鸿胪的印象慢慢就发生了变化。
纵观阎锡山的高级军事将领,绝大多数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的保定系军官,比如杨爱源、荣鸿胪、商震、孙楚、王靖国、赵承绶等人,莫不如此。
“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说阎锡山喜欢重用同乡五台人,杨爱源、赵承绶是阎的五台同乡,因而深受重用和赏识,是正宗嫡系。
杨爱源老成稳重、善于用人,最先得到器重,是正宗嫡系中的领袖人物;荣鸿胪是晋北浑源人,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对阎的趋奉,跻身于嫡系中的旁系。杨爱源的军界资历与荣鸿胪相差不多,都是保定一期生,但升职速度快、担任职务高,这就引起了荣鸿胪的不满。在山西军政界,杨爱源和荣鸿胪双方的明争暗斗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他们之间往往一件小事都会争持不下,常会由阎锡山出面裁决才可。
民国9年(1920)夏,保定军校受直皖战事影响而一度停办,在校第八期生如王辅、李涛、马延守等40余人暂住在学兵团内,希望由学兵团团长荣鸿胪介绍工作或留在学兵团内学习。
荣鸿胪听人说杨爱源有意利用这批学生给他制造麻烦,便找到阎锡山建议让教导团收容训练,以免与杨爱源发生误会。不久,战事结束,这批学生重新回到保定军校上课,才算化解了矛盾。
民国14年(1925)夏,段祺瑞边防军中有60多位连、排长被遣散,有袁庆曾、李俊功、张乐亭等人。他们来到太原的学兵团,表示愿意留在山西服务,入编晋军。荣鸿胪看到来人较多,深恐上当,便称学兵团一时难已安置这么多人,让他们找杨爱源安置。袁庆曾等众军官为示好荣鸿胪,便称杨爱源不能容人,故未前往。荣鸿胪心中高兴,经请示阎锡山,允许将这批人按候补排长的名义暂留学兵团帮助训练学员,月薪30元,待以后陆续补充任用。
同样,杨爱源对荣鸿胪常有掣肘的情况发生。民国17年(1928)底,杨爱源任察哈尔省主席时,荣鸿胪举荐的浑源同乡栗迺敬任省府秘书长,栗氏因工作拖沓惹得杨爱源大怒,差点将其撤职查办。民国18年(1929)夏,北方军官学校毕业骑兵科的学生分配到赵承绶任骑兵司令的骑兵部队,赵承绶与杨爱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对荣鸿胪训练出来的北方军官学校毕业生歧视排斥,一概不予提拔重用。
阎锡山对荣鸿胪与杨爱源之间的矛盾非常清楚,他在抚慰双方的同时,利用一方牵制另一方,达到一种力量平衡。杨爱源性情温和,对阎惟命是从;荣鸿胪个性倔强,对阎忠心耿耿,但脾气上来时桀骜不驯。后来,荣鸿胪和杨爱源矛盾日益激化,阎锡山选择重用稳健的同乡杨爱源,对荣鸿胪渐有疏远之态。
民国24年(1935),国民政府实行新的授衔制度。当年4月2日,阎锡山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2月10日,杨爱源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翌年1月23日,荣鸿胪被授予陆军中将。
毒杀傅作义
民国26年(1937),太原晋祠发生了一起离奇中毒事件,牵涉到荣鸿胪、傅作义等人在内的山西多名军政大员,这给晋祠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
傅作义是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人,晋绥军的高级将领,以能攻善守的军事才能著称于世,军功显赫而少趋奉,阎锡山对他猜忌较多,既用又防。
民国25年(1936)冬,傅作义(时任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指挥了在绥远的对日伪军作战,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享誉全国,受到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明令嘉奖,成为晋绥军“亲蒋派”的标志人物。
傅作义
山西省和绥远省都属于阎锡山的势力范围,傅作义虽贵为绥远省主席,但仍属阎锡山的节制。傅作义功高震主,且与蒋介石联络不断,这让阎锡山感到一种潜在威胁,他深为忌狠,急欲一除为快。
民国26年(1937)5月,傅作义回到太原向阎锡山汇报战果,阎锡山便命太原警备司令荣鸿胪代他在晋祠陶然村为傅作义设宴庆功,孙楚、王靖国、杨效欧等晋军高级将领作陪。
陶然村是荣鸿胪在晋祠建造的一座私人花园,是他与山西军政要员们的设筵欢宴之所。在这次庆功宴上,荣鸿胪按阎锡山事先安排的那样,将准备好的一杯慢性毒酒首先敬给傅作义。
傅作义接到酒杯,转敬给身边的杨效欧中将(时任34军军长),说:“我虽然在百灵庙取得胜利,但是如果没有你在后方打了胜仗,我也不敢贸然出兵,这杯酒应该你喝!”在傅作义的诚挚致意下,杨效欧也不再推辞,接杯喝了那杯毒酒。杨效欧回到家后,在半夜突然腹疼毒发,未及抢救便即去世。
杨效欧在酒后离奇死亡,引起傅作义的高度警觉,他担心再生不测,遂不辞而别,紧急离开山西。这一事件发生后,阎、傅二人更加相互提防,变得同床异梦了。
替罪羊
在太原,阎锡山为了应对日机的突袭,委派太原警备司令荣鸿胪兼任太原防空司令,进行防空军事布署。荣鸿胪获任后,举行了太原防空大演习,在演习前向士兵们训话,申明演习的重要意义。
忻口会战失败后,太原无险可守,面对日军的合围,晋绥军大部和山西省军政机关被迫提前南撤。11月,傅作义(时任太原城防司令)率第35军残部及第13军余部防守太原,在东路、北路两股日军的强势进攻下,力不能支,被迫突围,太原沦陷。
随后,阎锡山以作战不力的名义,将荣鸿胪免去本兼各职。从时间及其重要性来看,荣鸿胪的解职与杨效欧事件的不无关系,荣鸿胪很有可能被阎锡山当作替罪羊,用“一石二鸟”之计拿下也未可知。
此后,荣鸿胪彻底失势,退出了民国政治舞台。
武将的风雅
荣鸿胪是一名赳赳武夫,他惯常所说的话就是:“兄弟为一武人,说话无秩序。”
但这样一个“武人”,却有着听戏、品茶、赏花、养鱼、训犬、习武等多种爱好,这与他的孔武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荣鸿胪的爱好不止于此,他的书法很棒,更为可贵的是弹得一手好古琴,艺术素养很高。
荣鸿胪素来喜爱琴事,和好友孙森(字静尘,江苏人,谋食于山西政法界二十余年,曾任特种刑事临时会审处处长等职)过从甚密,常在一起切磋琴艺。民国9年(1920),孙森等琴友特聘川派名家顾荦来晋授琴,并组建元音琴社。民国11年(1922),元音琴社空前繁荣,荣鸿胪加入元音琴社,并拜顾荦(1881—1936,字卓群)为师,潜心学习琴道。
山西元音琴社的古琴
据民国26年(1937年)5月今虞琴社编印的《今虞琴刊》中《琴人问讯录》一文中记载,荣鸿胪能操弹古琴曲者统共18种,分别是《渔歌》《潇湘水云》《普庵咒》《秋寒吟》《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长门怨》《梅花三弄》《山中忆故人》《风雷引》《凤求凰》《高山流水》《孔子读易》《胡笳十八拍》《梧叶舞秋风》《春山听杜鹃》《秋江夜泊》等,其对第1至第14支琴曲最为娴熟有心得,可见其琴艺功力之湛深。
荣鸿胪是古琴的发烧友,他既操弹古琴,又注意收藏古琴及古琴谱。截止到1937年5月,荣鸿胪收藏有唐、宋琴各一张、元琴两张、明琴五张、清琴七张、今琴三张,尤以唐宋两琴为最佳,收藏的古琴谱有《自远堂琴谱》《青山琴谱》《琴学丛书》《德音堂琴谱》等四部,可见用心之专。
山西著名琴家李庆中是荣鸿胪女儿荣嗣贞的小学同学。他记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放学的路上,常会看到两个威武的卫兵大踏步在马路边上行进,其中一位手牵着高大凶猛的狼狗,另一位抱着一面七穗古琴,引来不少路人的侧目。李庆中从同学荣嗣贞的口中,得知二位大兵是荣鸿胪的卫兵。
荣鸿胪除了心倾古琴,对胡琴和京剧皮黄也很擅长,很有可能还当过票友。荣鸿胪是浑源人,家乡素有在秋收后唱戏庆贺的传统,乡人也大都喜欢听戏;有记载称荣氏父子都是戏剧爱好者,在太原常有在剧院包厢看戏之举。
有一次,荣鸿胪的父亲荣彩藻独自一人去山西大戏院看戏。荣彩藻进入剧场后,好座位都有人先占了,只有较偏的座位。他看到中间位置较佳的座位坐着一个小孩,便将那小孩赶走,自己坐到那个好座位上,小孩无奈,只好找了一个较偏的座位坐下来。
原来,这个小孩是为他的父亲占座的,他的父亲是山西宿儒张籁(字贯三,教育家和藏书家,曾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文学院院长,与郭象升齐名)。张籁学识博杂,衣着简朴,平时打着绑腿,像个乡下老头儿,他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山西大戏院看一场戏,每去时必先使其小儿带一壶温茶去占座,他随后再去。
这次,张籁来到剧场,听小儿子说提前占的座位被一个老汉抢去,便上前一问究竟:“老先生,这原是我儿子给我占的座位,你怎么占了去?……”这时,荣彩藻的随侍人员走过来说:“这位是警备司令部部长的荣老爷子……”自视甚高的张籁就不乐意了,他勃然大怒,大声说道:“啊,拿势压人!”便从小儿手里取过茶壶顺手就向“荣老爷子”砸去,引起一片惊扰。维持秩序的宪兵看到后,从剧场后面端着枪走了过来,张籁这才意识到惹下了大麻烦。此时,楼上包厢内有人高喊:“贯三,贯三……”,宪兵抬头一看,识得是阎锡山的老师,便知这位砸人的老者大有来头,不敢贸然动手。一楞神间,张籁赶紧拉着小儿溜出了戏院。荣彩藻只是被惊吓了一番,并没被砸伤,因自己有错在先,也就没有追究张籁的责任,此事就不了了之啦。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荣鸿胪父子性格强悍,做事高调,不是内敛之人。同时,荣氏夫子均喜欢看戏,热爱戏剧艺术,体现出一种家学传承。
民国18年(1929),私立山右大学和兴贤大学董事会通过决议,将两所大学合并,成立并州大学,校址设在太原万寿宫。荣鸿胪身为大学董事会董事,他与赵戴文、杨兆泰、孔祥熙等同仁一起,为并州大学筹募基金,主持校务,呈请立案等方面出了大力,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民国21年(1932)前后,太原各学校学潮运动此起彼伏,好多学生因思想激进而被捕入狱,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就常有学生被抓。那时,教育学院院长是著名文豪郭象升,郭象升曾任浑源中堂总教习,当过荣鸿胪的先生,因此每有教育学院的学生被捕到警备部,郭象升照例派人向警备司令荣鸿胪争取保释,荣氏无有不准。
荣鸿胪尊师重教,郭象升爱护学生,他们通过私人关系不知保护了多少进步青年,这也表现了荣氏重情重义的一面。
总之,
荣鸿胪前半生声名显赫,后半生超然远引,
人生遭遇跌宕起伏,充满着一种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命令日期
Release date任/免
Situation原因
Reason機關 | 官/職等 | 職務
Organization | Rank/Grade | Capacity參考用原文
Original reference
009-06-19任授陸軍步兵中校授榮鴻臚陸軍步兵中校
013-07-29任授陸軍步兵上校授榮鴻臚陸軍步兵上校
015-10-09任授陸軍中將授榮鴻臚陸軍中將
018-10-29任任命軍事參議院參議任命榮鴻臚軍事參議院參議
025-01-24任任陸軍中將任榮鴻臚陸軍中將
页:
[1]